破浪长风起 逆势铸新篇 周钢一季度交出亮眼答卷
来源:周口钢铁 编辑:管理员
2025年04月17日 09:10
2025年一季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行业深度调整压力,周口基地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各项工作部署,以“创新驱动、精益管理、降本增效”为抓手,锚定“一季度开门红”目标,紧紧围绕“提产量、降消耗、增效益”工作方针,交出了一份“产量增长、效益攀升、技术突破、管理升级”的亮眼答卷,为周口基地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逆势突破,生产经营持续向好
一季度,周口基地铁、钢、材产量同比提高24.2%、22.77%、23.37%,一季度实现盈利。通过“铁-钢联动挖潜”机制,将炼焦、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的能耗、物耗指标逐级分解,形成“寻标对标、赶标超标、班组竞赛”的降本文化。焦炭质量稳步改善,在配煤成本保持行业前10名的基础上,高炉自产焦使用比例提升至80%,高炉炉况持续改善,产量质量双提升,成本竞争力预计达到行业前1/4。炼钢连铸突破产能瓶颈,3 月份创2025年单月最高纪录。通过实施转炉高效化生产方案和连铸技术革新,班产连续突破15炉,生产节奏提升12%;一季度矿石、喷吹煤、外购焦等大宗物资采购成本均跑赢指数变化。这些成果的取得,既得益于宽厚板产线投产带来的订单红利,更源于公司对“全流程成本管控”的极致追求。正是这种“向每一克铁、每一度电要效益”的精细化理念,成为逆势突破的关键。
创新赋能:突破“三化一转”战略纵深
高端产品矩阵加速成型。宽厚板产线成为一季度最大亮点:成功轧制世界最宽5350mm规格钢板,完成了船板钢 D/E/EH32/EH40生产试验,打通Q355D购坯轧材流程,攻克304不锈钢板形控制技术难题,并开发出107mm特厚低碳含Ni钢板。这些突破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推动特钢占比提升至54.88%,较去年同期翻倍,标志着周口基地向“价值创造”的质变;智能制造步入新阶段。3月25日,周口基地全流程智能工厂建设项目首次施工图现场评审圆满落幕。此次评审涵盖仓储、物流、能源、轧钢等9大核心板块,周口基地携手金数智科与赛迪信息智能应用团队多次深入现场,召开了多达40余场次的研讨会,一步步明确了各项智能应用如何融入周口基地现有生产环境,对现有生产业务流转、生产作业及相关管理制度的难点、痛点进行深度剖析。绿色发展再进一步,圆满完成焦化工序超低排放改造现场核查验收,并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站公示。
管理升维:激活机制内生动力
为实现首季“开门红”及全年生产经营目标,周口基地压实目标责任,提升“铁前一体化降本增效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例会”“钢后一体化降本增效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例会”等5项专题例会会议效果,有力提升了重点工作的效率和完成质量,强力支撑了经营效果改善。
持续提升周口基地科技创新水平。制定《河南安钢周口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推进方案》,对年度科研项目、科技成果、专利、论文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及任务目标分解,借助科技创新的春风实现公司降本增效、转型升级。
开展“强基础管理,促能力提升”工作。生产管理、技术创新、质量控制、设备维护、职工培训、安全环保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改进。持续优化扁平化管理模式,合并冗余岗位、简化审批流程,提升管理响应速度。例如一季度全链优化卸车通道取得明显成效,翻车机接卸效率大幅提高,火车延时费压降九成。
持续深耕极致能耗,能源介质管理成效显著。一季度,通过错峰用电、降低天然气消耗、提升用水效率、深度调整能源结构等措施,实现能源指标持续优化,天然气消耗创历史新低,外购水量同比减少47%。周口基地吨钢综合能耗降至682.11kgce/t,降幅 9.6%;转炉工序能耗连续实现负增长3月达到-31.31kgce/t,能源回收效率行业领先。
加快创建学习型企业。夯实职工培训工作制度基础,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初级、中级内训师评聘工作,累计评聘初级以上内训师111人,形成“技术共享、问题共解”的协同生态,持续推动人才开发工作向纵深发展。
.JPG)
周口基地一季度的“开门红”,不仅是经营数据的亮眼回升,更是一场以创新为矛、以绿色为盾的转型升级攻坚战。从“成本洼地”到“技术高地”,从“传统制造”到“智慧工厂”,周口基地正以“硬核突围”的魄力,书写新时代的奋进篇章。
责编|钱帅杰
审稿|邱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