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钢永兴:挂职锻炼人员风采系列报道(四)| 戚添益:330天淬炼“双核”动能,以革新之笔书写青春答卷
来源:沙钢永兴 编辑:管理员
2025年04月21日 09:01
.jpg)
在生产车间机器低鸣的韵律中,戚添益的工装口袋里总揣着一样东西,那是一本写满技术参数的笔记本,每天早晨开完晨会后,总能看到一个身影在炼铁主控室与生产一线之间来回穿梭,时而注视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凝神思考,时而与身边的同事们认真探讨研究。从千里之外的沙钢钢铁到安阳永兴,戚添益以创新之犁深耕质量沃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技术与管理双核提升"的目标。
立足岗位提升实践能力
身在工艺质量管理岗位,戚添益每天深入高炉一线生产最前沿,通过系统参与3#、4#高炉停炉检修及1410m³新高炉建设,掌握高炉长寿化设计等核心工艺。针对炼铁厂工艺管理特点,戚添益将沙钢操作经验与永兴实际结合,成功推动多项技术攻关,建立高炉工艺参数月度图表分析体系等20余项数据的可视化呈现,提升工艺趋势预判准确率。同时,创新应用加权角差布料矩阵计算法,为两座高炉制定差异化调剂方案,调剂主导铁口工作状态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参数实时记录机制,铁口异常率下降40%。
创新管理推动工艺标准
挂职锻炼期间,戚添益逐渐形成了独到的想法和见解,在管理提升方面推进实施"制度+培训"双轮驱动,修订工艺考核管理规定,将12项关键操作参数纳入考核体系,炼铁厂工艺操作规范性提高30%,工作质量显著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建立"三级点检+质量追溯"管理模式,每日监测指标,将炼铁异常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戚添益还组织6次专项技术培训,重点讲解原燃料质量对炉况影响、炉缸状态判断等实操经验,加强工艺人员对炉缸工作状态的认识,为其判断炉况提供理论依据,有效提升了团队技术水平。
经验传承促进协同发展
戚添益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行“师徒结对+月度考评”机制,创新"班前质量交底"制度,进一步提升青年技术骨干能力。通过建立原燃料质量电子档案系统,推动炼铁数据化管理模式落地,实现原料特性与操作参数的动态匹配,戚添益与同事们及时分析优化完善理论依据,发现漏洞、严把质量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部分“疑难杂症”得到有效解决,为生产稳定顺行提供坚实基础。
.jpg)
“唯有将技术创新与管理革新深度融合,才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330天的挂职实践在铁花飞溅中演绎着技术与管理的蝶变,当技术创新的锐度与管理革新的深度共振,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便如铁水奔涌,淬炼出时代需要的“硬核”答卷。站在炼铁生产线前,戚添益胸前的对讲机穿透轰鸣的机组。
文图、编辑 | 樊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