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钢铁:青春铸就钢铁“水长城”——记动力供水车间二炼轧班组的年轻守护者们
来源:济源钢铁  编辑:管理员   2025年06月27日 09:45

在钢花璀璨、热浪奔腾的现代化钢厂心脏地带,有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脸庞还带着些许青涩,眼神却已淬炼出钢铁般的坚毅。他们不是炉前挥汗的炼钢工,却守护着比钢水更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生产用水。他们是动力厂供水车间二炼轧班组,一群用青春热血和不服输的劲头,在平凡岗位上铸就非凡的“钢铁水长城”守护者。

这支年轻的突击队,由原二轧水系统和二炼钢水系统精干力量融合而成。融合,不仅是人员的叠加,更是战力与精神的淬炼。面对一次次重大检修的挑战和繁重的日常维保任务,这群年轻人迅速拧成一股绳。自组建之日起,“年轻”便成了他们最鲜明的标签,也是他们攻坚克难的最大底气。“年轻,意味着有使不完的力气,更有学不完的劲头!”班长王建国,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技术“大拿”,道出了班组的心声。面对融合初期的磨合阵痛和繁重的维保检修任务,这群年轻人没有畏难,反而激发出更强的斗志。“肯干、肯吃苦、能钻研、不服输”, 这十二个字,成了刻在他们骨子里的班组基因。

班组融合,绝非简单相加。不同的系统、陌生的设备,是摆在年轻人面前的第一道坎。“不懂就学,不会就问,干不好就练!”这是班组里最常听到的话。副班长史晨林是一名退伍的优秀士兵,秉承着军队的优良作风,把争荣誉、争任务、争第一的“三争精神”融入班集体,建立监察机制,每周组织各区域负责人内部自查自纠,查自身容易疏忽的设备缺陷,纠员工日常的职业素养,在前进的道路上为大家保驾护航默默奉献,守护班组荣誉。90后小伙李金涛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新系统的参数和故障点,逮着机会就向老师傅请教,四年的时间从初蒙的学徒成为班组核心,独挡一面挺起了二炼水系统的脊梁。同为90后一批进厂的二轧钢水系统杨森,进厂便是全能选手,维修切割焊样样通,检修时专挑最脏最累的活,钻地沟、清淤泥,一身油污一身汗,从不言苦,只为尽快熟悉每一寸管线,师傅的言传身教使得徒弟也不甘落后,年轻不服输的郭宗康也紧紧跟随师傅的步伐,他们配合默契无间,优势互补,短短半年间,便完成了从组织整合到战力倍增的华丽蜕变。每一次协同攻坚,都是他们用青春热血对“钢铁动脉守护者”这一称号最响亮的诠释。负责二轧高线水系统区域的毕磊更是一位工作狂人,爱琢磨,看到设备运行有优化空间,就一头扎进去研究,提出的几项小改小革,大大提高了供水稳定性。

短短半年,这支年轻的队伍就实现了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惊人蜕变。在一次紧急抢修的任务中,面对狭窄潮湿、闷热难耐的作业环境,小伙子们轮番上阵,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汗水浸透工装,油污糊满脸颊,手上磨出了血泡,却没有一个人退缩。最终,他们凭借默契的配合和过硬的技术,提前完成了抢修,保障了稳定供水。那一刻,疲惫的脸上绽放的是胜利的笑容,是“不服输”精神的最好诠释。

年轻的二炼轧班组深知,守护“钢铁血脉”容不得半点闪失,必须有过硬的本领。班长王建国以身作则,不仅技术精湛,更是个“学习狂人”。他带领班组传承并创新“三带三学”传统(老带新传业务、党员带作风、骨干带创新;学技术、学奉献、学担当),将其打造成为青年成长的“加速器”。

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写满了青春的奋斗与担当。在轰鸣的泵房里,在纵横交错的管道间,在每一次深夜抢修的星光下,这群年轻人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书写忠诚。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青春,就该这样闪光!

版权所有:河南省钢铁工业协会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中道东路6号智慧岛大厦 电话:0371-63917753
技术支持:河南中钢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